来源:雪涛宏观笔记温州股票配资
“务实”并非“积极”的反义词,相反,对现实困难“务实”的评估可能恰恰是“积极”发力的前提。
文:天风宏观宋雪涛
截至目前,31个省级行政单位的两会均已召开。在2025年地方政府工作报告中,处处体现着“务实”的特征。
第一个“务实”体现在对经济增长的诉求上。
2024年,多数省份没有完成年初所设定的增长目标。目前,共有25个省份披露了2024年的GDP增速,其中4个省份超额完成了经济增长目标、占比16%,5个省份刚好完成了年初的目标、占比20%,而其余16个省份则没有完成年初设定的经济增长目标、占比高达64%。事后来看,相较于全国恰好实现了年初5%的GDP增速目标,多数省份在2024年经济目标的设定上可能略显“激进”。
而地方政府2025年的经济增长目标显然要更加“务实”。31个省份中,仅天津上调了经济增长目标0.5个百分点,15个省份的目标持平于2024年,而其余15个省份则进行了下调。其中,海南下调幅度最大,高达2个百分点,可能与海南2024年经济增速大幅低于年初目标有关。2024年初,海南设定了8%的经济增长目标,而实际的增速则仅有3.5%。考虑到2024年多数省份未能完成增长目标,适度下调2025年的目标增速本质上是正视现实压力的一种表现。
不过,从6个经济大省和北京、上海两个重点城市来看,2025年全国经济增长目标可能仍然会设定在5%左右。
2024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,“支持经济大省挑大梁,鼓励其他地区因地制宜、各展所长”,因此经济大省仍然是2025年全国经济增长的“压舱石”。6个经济大省中(广东、江苏、山东、浙江、四川、河南),仅四川将经济增长目标由2024年的6%下调到了5.5%,其余均与2024年持平。北京、上海两个重要的直辖市的经济增长目标也持平于2024年。用2024年GDP规模为权重进行加权以后,6个经济大省及北京、上海2023-2025年经济增长目标的加权平均值均为5.2%。
因此,我们预计全国2025年经济增长目标可能也会持平于2024年,即5%。
第二个“务实”体现在对通胀目标的设定上。
除了黑龙江没有公布2024年CPI目标,山东、湖南、云南没有公布2025年CPI具体目标以外,其余27个省份中有26个省份罕见地将CPI目标从过去的3%下调到了2%,仅西藏维持了3%以内的通胀目标。
地方政府对通胀目标的集中下调,可能也有2024年物价的实际表现偏弱有关。2023、2024年,全国CPI增速的目标均设定为3%以内,但实际的CPI增速均仅有0.2%,远远低于年初设定的目标值。
从地方对通胀目标的调整来看,我们预计全国的CPI目标可能也会下调至2%左右,将会是2004年以来首次低于3%。一来,这可能是政策正视当前物价压力的一种表现;二来,这可能意味着政策对物价的重视程度将会更高。
第三个“务实”体现在对财政收入的预期上。
截至目前,共有14个省份公布了2024年和2025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增速目标。除了辽宁的增速目标持平于2024年以外,其余13个省份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调,下调幅度平均达到了1.8个百分点。可能与2024年地方财政收入低于预期也有一定的关系。
第四个“务实”则体现在对扩大内需的目标设定上。
多数地方政府将扩大内需作为了2025年首要的重点工作,延续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,体现了地方政府对内需的重视程度。但各地社零增速和固投增速的目标并未因此更加激进,反而变得更加谨慎。
20个公布了2025年社零增速目标且与2024年可比的省份中:有15个省份下调了社零增速目标,平均下调1.5个百分点;4个省份目标持平于2024年;仅海南将社零增速目标从8%上调至10%。
固投方面,可与2024年进行比较的有18个省份。其中有9个省份的固投增速目标出现了下调,平均下调1.9个百分点;5个省份目标持平于2024年;重庆、江西、吉林、西藏四个省份则进行了上调。
可见,相比于2024年,地方政府对2025年的经济预期更加“务实”。但“务实”并不代表消极,反而可能是正视压力的表现。
2024年9月12日,黄河流域座谈会上,将2024年经济工作基调由三中全会和730政治局会议提出的“坚定不移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”改为“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”。从“坚定不移完成”到“努力完成”,政策力度表面上看有所减弱,但这与926政治局会议提出的“当前经济运行出现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”和202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“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,群众就业增收面临压力”一样,都是政策对经济压力更加客观、务实的评估。而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更加务实的预期和评估,才有了926以来的政策加码发力和一揽子增量政策。
因此,“务实”并非“积极”的反义词,相反,对现实困难“务实”的评估可能恰恰是“积极”发力的前提。
风险提示
1、部分省份《政府工作报告》披露不完整,可能会导致分析出现偏差。
目前,省级两会虽均已召开,但仍有部分省份对外披露的是《政府工作报告》的简要版本,细节内容尚未完全披露,可能会对分析结果产生影响。
2、海外经济超预期波动或将影响国内政策出台节奏。
目前,特朗普新政尚在逐步推出,日本货币政策基调也处在转变的过程中,海外经济、政策可能会有超预期变化,进而对国内经济、政策产生影响。
海量资讯、精准解读,尽在新浪财经APP责任编辑:王若云 温州股票配资